金融支持对净零转型至关重要

2024年5月23日

中国河北省张家口风力发电厂

[照片: 新华社]

亚太地区在按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落后32年,尤其是在目标13:气候行动上,甚至出现了倒退。 

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衡量标准。实际上,对于该地区的一些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将会被海平面淹没。 

我们不能对任何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掉以轻心,尤其是气候目标。亚太地区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对农业高度依赖,数百万人仍面临着贫困问题,加上该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些因素导致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 

2000年至2023年间,亚太地区发生了1600多次洪水,共造成超过8.8万人死亡,16亿人受到影响,这占全球受严重洪水影响人数的91%。洪涝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4520亿美元。 

到2050年,亚太地区将面临因气候变化损失三分之一GDP的风险。随着该地区超过43亿人依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进行气候投资。 

目前,亚太地区在气候融资方面存在显著缺口:每年的缺口至少为8000亿美元。 

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和其他冲击导致公共财政枯竭,因此亚太地区需要释放和引导更多的私人资本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和国际的公共财政仍须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政策激励、风险分担,以加速撬动私人资金。 

全球范围内,自然友好型的解决方案每年可以创造价值10万亿美元的投资机会,并在2030年前创造近4亿个工作岗位。这些机会大部分集中在亚洲。 

然而,根据“气候政策方案”机构的数据显示,如果保持当前发展态势,到2100年,全球预计将因为气候变化损失2.3千万亿美元。 

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承诺,将减少五分之四的上述损失。 

数据显示:绿色投资不仅为人类和地球提供支持,更为繁荣发展提供支撑。然而,要想扭转负担沉重的大型工业、难以实现减排的行业以及巨大的商业和政治利益,仅有数据支撑是不够的。 

令人鼓舞的是,一些关键国家和投资者正在发生转变。全球ESG资产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33.9万亿美元,占管理总资产的五分之一以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致力于通过当前在亚太多国涉及的四个领域来支持这一转型。 

首先,通过“解锁私人资本”计划和可持续金融中心,UNDP支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的投资项目和可持续投融资工具。绿色和蓝色债券在该地区已经开始发行,我们希望利率和相关条款能够改善,让国家从绿色/蓝色溢价中受益更多。 

其次,UNDP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标准,帮助全球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纳入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影响管理。这些标准不仅仅是为了管理ESG风险,更是为了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UNDP开发了SDG投资者地图,囊括40多个国家的SDG投资机会领域,投资者可以用它们来制定可持续投资策略。 

第四,UNDP与证券交易监管机构合作,制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措施和指导方针,并提供一个专门的平台来跟踪和推送它们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这些全球性倡议中的许多项都在中国进行了试点,包括在2021年与新开发银行合作,支持其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50亿元人民币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等。 

UNDP还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推出社会责任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试点。 

通过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和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在40多个国家的努力,UNDP正在努力将公共和私人资金重新引导到对自然有益的活动中。通过与山东省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分享全球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宝贵经验和创新方法。 

全球范围内,通过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UNDP正与各国积极合作,制定转型金融原则。 

最近,我们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以及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合作,发布了一份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农食系统气候转型:减缓、适应与公正”的报告。 

该报告确定了在净零转型中,农业——一个难以实现减排且现有研究最少的领域——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报告还探讨了支持转型的金融机制、政策激励和增长机会,推动可持续农业投融资规模化发展。 

对于私营部门来说,商业案例十分清晰:数百项研究已经证明,解决可持续性问题能够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而且,如果完成得好,还可以改善财务表现和风险韧性。 

这些多领域的转型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和社会投入,以加强治理机制,保护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生计,维护粮食安全和人类发展机会。 

我们仅剩6年时间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亚太地区面临确保实现低碳未来的艰巨发展挑战。然而,在国际组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亚太地区仍有机会引领可持续投融资,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更可包容的未来。

 

本文英文版首发于《中国日报》,作者坎尼·维格纳拉贾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