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外有关部门、智库、国际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利益相关方参与,重点探讨中国及亚太地区煤炭依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4年12月5日,北京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面向包容的绿色未来”研讨会于12月5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会上发布联合报告《走向公正转型的未来:绿色转型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影响》(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山西省为例,深入分析了能源转型对煤炭资源型省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外有关部门、智库、国际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利益相关方参与,重点探讨中国及亚太地区煤炭依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女士在开幕致辞中提到:“在应对气候紧急情况时,我们必须牢记,发展面临的挑战往往是相互交织的。气候行动不仅仅是减少排放,还关系到确保向绿色经济的过渡是包容的、公平的,并且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先生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我们对于弱势群体、对于以人为中心的转型是必然要坚持的,不光是就业,也有很多其他相关的福祉,都是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武东升先生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山西省在“双碳”目标下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与公正转型的实践。他指出:“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对地区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就业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2024年省政府的工作报告里首次明确了公正转型的概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地区能源专家张颖女士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实现平等和包容的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确保这一转型的成果惠及所有社区和弱势群体同样重要。到2023年底,仅有14%的煤炭产业转型地区的工人从公正转型中获益。相关方需要更加科学地评估能源公正转型对不同性别和群体的影响。”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陈丹以及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李莹共同对报告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进行了分享。为更好地推进省级层面公正转型,报告建议,在国家层面,可以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建立国家协调机制,并制定各省煤炭消费和生产的明确预期,注重区域公平,以推动公平和协调的转型。在省级层面,应推动经济多元化,战略性地吸引和发展替代产业,同时积极利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机会,构建关联产业链。与此同时,报告也建议应支持企业转型,促进企业与学术机构合作以加速技术创新,并考虑将环境和社会成果纳入国有企业评估体系;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报告发布后,活动举行了两场专题讨论会。第一场专题讨论聚焦于支持煤炭依赖地区包容性转型的结构性产业转型。与会专家强调了产业多元化、劳动力技能开发和创新政策对支持实现包容性转型的重要性。
第二场专题讨论围绕如何在省级层面为包容性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展开。专家们不仅分享了当前转型金融在地方的实践经验以及能源转型过程中涉及的就业和社会资金需求。同时也针对如何通过创新融资工具支持包容性转型以及促进能源转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