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2018年1月1日

来自政府各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和私营部门的代表在讨论生物质颗粒产业的发展。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12/22/2015)

12月18日,北京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生物质颗粒燃料示范项目于今天就项目的主要产出之一——《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产业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组织展开了报告研讨会。该报告根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形成。来自国家能源、农、林、环保等各部委,相关行业的学者专家和企业代表也就此报告所提出的锅炉排放标准制定、监管以及补贴政策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完善报告,推动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气候暖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有效使用清洁能源能够帮助包括中国在内正经历快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减少其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也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生物能源作为一种清洁和碳中和的能源,可以在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每年可供使用的生物能源原材料超过6亿吨。虽然拥有丰富的生物能源资源,但中国在广泛应用这种清洁能源仍存在很多技术和制度上的障碍。除此之外,补贴政的短期性策和缺乏可应用的标准也阻碍了该产业的发展。

通过同合肥天焱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达成的公共私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署于2014年同国家商务部国际交流中心、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及国家能源局共同合作开展了”过基于协议的能源管理试点来制定工业锅炉生物质颗粒排放标准”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工业用生物质燃料最终用户指定测量方法及相关标准,同时还要制定一套标准系统来评估生物质燃料锅炉的环境影响。

来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秦世平教授在会上为大家介绍了报告的具体内容。作为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报告对国内和国际上关于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产业的相关政策做出了分析,并重点评估中国政府相关行业政策的实施成果,为推动该产业发展和减少现有市场障碍提供政策建议。

在此之后,到会者也就报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来自环保部的任景明建议,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应建立关于生物质燃料的排放标准。同时,来自国家林业局的王晓华认为报告中可以囊括一些成功案例来更好的说明改进现有机制的方法和所带来的益处。国家能源局的胡润清指出,对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应作进一步探索,而农业部的李景明认为政府应给予更加清晰和行之有效的长期补贴政策来支持整个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私营部门的代表希望政府能对生物质颗粒燃料作为清洁能源有更为清晰的认可。“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对(生物质颗粒燃料)有更加清晰的定义和监管。在我们能够达到清洁能源相关的标准时,我们能够获得更大的支持.” 来自奥克瑞丰企业的石书田说到。

 “如何为生物质颗粒产业正名和推广这种可再生能源是当前需要回答的问题。”开发署项目经理张卫东先生说,“我们希望,通过对阻碍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行的系统性分析,能帮助形成有效的政策建议来推动行业的发展。”